南乡子 · 题南剑州妓馆

[ 宋 ] 潘牥

生怕倚阑干,阁下溪声阁外山。惟有旧时山共水,依然,暮雨朝云去不还。
应是蹑飞鸾,月下时时整佩环。月又渐低霜又下,更阑,折得梅花独自看。

简介

此词为词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。上片写景抒怀。当年朝暮相处,一同玩赏溪山云雨之景,共享云雨缱绻的欢情密爱,全已云消雨散,一去不返,抒写了词人重访南剑的冷寂与失落之痛。下片借想象以自慰。“应是”二句乃是词人生发的美好幻想,想象她像秦穆公小女弄玉乘鸾凤仙去,想象她像王昭君远嫁匈奴,魂归故里。“月又”三句回至眼前,写词人独居空阁,一夜无眠。词人哀苦痴情,折得梅花赠所爱,却无所寄托,唯有独对梅魂,如伴恋人幽洁秀逸之香魂,流露出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、凄艳的情怀。全词上片以实景起,过片转入幻景,歇拍又回至眼前,前后回环,别致精巧。周颐则说:“小令中能转折,便有尺幅千里之妙”,这些说明本词在命意谋篇上的特点。

译文

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登楼凭栏远眺了,害怕听到亭阁下小溪潺潺的流水声,还害怕看到亭阁外绵延起伏的青山。小溪和青山没有变化,依然如故,但我所思念的美人却一去不返,杳无音信了。我有种预感,觉得她会在某日乘坐飞鸾来和我相见,又仿佛听到了她在月下不时地整理佩环的声音。月亮又渐渐沉下去了,寒霜再次铺满大地。漫漫长夜将尽,我折下一枝梅花。一个人呆呆地看着它。

注释

南剑州:福建南平。
阑干:栏杆。
阁:楼阁。
山共水:指山和水。
暮雨朝云:用宋玉《高唐赋序》中巫山神女幽会事。此处系作者怀念自己的旧情人。
蹑飞鸾:乘坐飞鸾。
更阑:指天快亮了。
折得梅花独自看:化用姜夔《疏影》词:“想佩环月夜归来,化作此花幽独。”

赏析

重临旧地,怀旧悼亡,与一般登临怀人的心情不同。 倚栏望远怀人,诗词中最常见。此词起笔就说“生怕倚阑干”,这是何故?下句方点明:只因为怕听那“阁下溪声”,怕看那“阁外山”。这种发端突兀的倒插笔法,立即抓住了读者。阁外的山山水水,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,怎不令人黯然伤情!“惟有旧时山共水,依然,暮雨朝云去不还。”而今这里只剩下历劫不变的自然风景,还同往日一样;那个神女一般的人,却永远不再回来了。面对着不...

— 孙映逵《唐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重临旧地,怀旧悼亡,与一般登临怀人的心情不同。 倚栏望远怀人,诗词中最常见。此词起笔就说“生怕倚阑干”,这是何故?下句方点明:只因为怕听那“阁下溪声”,怕看那“阁外山”。这种发端突兀的倒插笔法,立即抓住了读者。阁外的山山水水,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,怎不令人黯然伤情!“惟有旧时山共水,依然,暮雨朝云去不还。”而今这里只剩下历劫不变的自然风景,还同往日一样;那个神女一般的人,却永远不再回来了。面对着不...

— 孙映逵《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此词为重访旧地怀人之作,抒发了词人对歌妓的留恋与惆怅之情。此词虽为歌妓而作,却委婉深切,毫无亵渎轻薄意,故黄昇以为题作“题南剑州妓馆”甚为可疑,“当或矣别有寄托”。 古诗词中某些动作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使用,已经从简单的一个动作而具有一种固定的情感体征。比如“折柳”,即表达对远行亲朋的珍重、不舍;再如“倚阑干”,则多是表达愁闷、怅惘、无聊等思绪。词人开篇即点出“生怕”二字,但越是怕,却又好像有某种...

— 刘晓亮《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》

此词为重访旧地怀人之作,抒发了词人对歌妓的留恋与惆怅之情。此词虽为歌妓而作,却委婉深切,毫无亵渎轻薄意,故黄昇以为题作“题南剑州妓馆”甚为可疑,“当或矣别有寄托”。 古诗词中某些动作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使用,已经从简单的一个动作而具有一种固定的情感体征。比如“折柳”,即表达对远行亲朋的珍重、不舍;再如“倚阑干”,则多是表达愁闷、怅惘、无聊等思绪。词人开篇即点出“生怕”二字,但越是怕,却又好像有某种...

— 刘晓亮《宋词鉴赏辞典》

据霍松林先生解析此词,词牌下有一标题,刘克庄《后村诗话》题为《镡津怀旧》,黄昇《中兴以来绝妙词选》题为《题南剑州妓馆》。其实,“镡津”即“南剑州”。端平二年(1235),潘牥及进士第,后任过太学正、镡州通判等官职。风流才子,风月场自是其经常出没的地方。这首《南乡子》便是他怀念当日的一个妓女的证明。 古诗词中某些动作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使用,已经从简单的一个动作而具有一种固定的情感体征。比如“折柳”,...

— 刘晓亮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