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
波面铜花冷不收,玉人垂钓理纤钩,月明池阁夜来秋。
江燕话归成晓别,水花红减似春休,西风梧井叶先愁。
简介
此词为西湖秋夜,相思怀人之作。上片写景寓情。“冷不收”,乃词人故作疑询:谁人于冷夜时将它弃而不收?“玉人垂钓理纤钩”指词人眼望一弯新月倒映于湖波之下,竟幻化出一位“玉人”,即月宫美人嫦娥垂钓于西湖。这真幻交融的想象极富诗意和人情味。“月明池阁”,点出词人身在池阁,眺望月明西湖之景,而“夜来秋”写出词人在池阁上夜不成寐,感到秋风袭人之寒意,透出一种凄凉的心境。 下片追忆当时晓别情景。以江燕、水花意象组合成劳燕分飞,花落人亡的悲戚景象。“水花红减”写西湖水面荷花之艳红美景衰减、残败景象。最后以景结情,勾画了一幅池阁庭院西风瑟瑟,梧桐叶落的画景,以“先愁”二字传达出桐叶先愁,憔悴自殒的悲戚意象,隐含着词人悲愁飘沦之感。
译文
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,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,哪位美人理出钓竿,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,月色澄明映池阁,夜来池阁秋风冷。
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,清晨时劳燕分飞,各自西东,仿佛随着春意终结,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。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,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。
注释
铜花:铜镜。比喻水波清澈如镜。古代铜镜刻有花纹,故称铜花。
纤钩:新月影,如钩,弯细的月影,约农历初二、三时的月亮。黄庭坚《浣溪沙》词:“惊鱼错认月沉钩”。
水花红:水边红蓼(liǎo),也叫水蓼,茎叶呈红色。柳永《八声甘州》词:“是处红蓑翠减,冉冉物华休。”这里借用其意。
晓:清晨时分。
水花:荷花。崔豹《古今注》:“芙蓉一名荷华,一名水目,一名水芝,一名水花。”春休:春天结束。
梧井:井,即露井,无盖井。叶先愁:树叶先凋谢。梧井,取前《解连环》(暮檐凉薄)“叹梧桐未秋,露井先觉”词意,因梧桐落叶最早,由其叶落,即知秋至。
赏析
这是一首闺怨词,也是一首怀人词。据说,吴文英曾有两个姬妾,一位是苏州美女,因故被他遣走;另一位是杭州美人,与他厮守不久之后病故。这首词所写之景为西湖,由此可推断,词中之人应该是那位杭州美人。 后世之人都说吴文英的词,过于晦涩难解,这首词,上片的第一、二句便是如此。“波面铜花冷不收,玉人垂钓理纤钩。”月光之下,清澈的西湖就像是一面铜镜一样,而且,这面铜镜,好像是有人故意丢弃在冷夜之中,没有收走。“玉...
— 陈庆之《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》
这是一首闺怨词,也是一首怀人词。据说,吴文英曾有两个姬妾,一位是苏州美女,因故被他遣走;另一位是杭州美人,与他厮守不久之后病故。这首词所写之景为西湖,由此可推断,词中之人应该是那位杭州美人。 后世之人都说吴文英的词,过于晦涩难解,这首词,上片的第一、二句便是如此。“波面铜花冷不收,玉人垂钓理纤钩。”月光之下,清澈的西湖就像是一面铜镜一样,而且,这面铜镜,好像是有人故意丢弃在冷夜之中,没有收走。“...
— 陈庆之《宋词鉴赏辞典》
这是一首闺怨词,也是一首怀人词。据说,吴文英曾有两个姬妾,一位是苏州美女,因故被他遣走;另一位是杭州美人,与他厮守不久之后病故。这首词所写之景为西湖,由此可推断,词中之人应该是那位杭州美人。 后世之人都说吴文英的词,过于晦涩难解,这首词,上片的第一、二句便是如此。“波面铜花冷不收,玉人垂钓理纤钩。”月光之下,清澈的西湖就像是一面铜镜一样,而且,这面铜镜,好像是有人故意丢弃在冷夜之中,没有收走。“玉...
— 陈庆之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