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犯 · 水仙花

[ 宋 ] 周密

楚江湄,湘娥乍见,无言洒清泪,淡然春意。空独倚东风,芳思谁寄?凌波路冷秋无际。香云随步起,谩记得、汉宫仙掌,亭亭明月底。
冰弦写怨更多情,骚人恨,枉赋芳兰幽芷。春思远,谁叹赏国香风味?相将共、岁寒伴侣,小窗静,沉烟熏翠袂。幽梦觉、涓涓清露,一枝灯影里。

简介

此词为咏赞水仙风姿、神韵,寄托时世悲伤的咏物之作。上片写水仙之风采。下片写惜花怨情。“冰弦”三句辞意转进,想象水仙幻化成湘妃弹奏琴瑟的冷弦,抒写哀怨深情,以一“枉”字感叹骚人屈原咏“芳兰幽芷”以抒恨,竟忘掉了情深怨切的水仙,逼出“春思远”两句,徒有悠远的春思却无人叹赏她“国香风味”的失落和悲凉。“相将共”五句又作顿折,由花及己,发出视水仙为“岁寒伴侣”的知心相遇之心声,而“岁寒”二字兼摄了物我共处的时艰境冷的特点。以人与花相对、相赏作结,境清意远,余味无穷。

译文

那清秀的水仙花高洁无比,仿佛是楚江江畔满含幽怨的湘妃,她默默无言洒下清泪点点,透出春意清新淡然。独自空倚春风,满怀心序芳情向谁托寄?又踏着水波盈盈走来,一路上秋色凄冷,茫茫无边。随着她那轻盈的步履,升腾起香云香气。我还依稀记得,她正像捧着承露盘的金铜仙女,在明月下亭亭玉立。
我仿佛听到她弹奏起琴瑟冰弦,更多情地抒写着心中的哀怨,屈原抒发牢骚怨恨,徒劳地将芳香的兰草幽洁的白芷歌叹,竟忽略了多情的水仙。水仙含着悠远的春意芳意,谁来欣赏叹惜这天姿国色的风味?我将把水仙作为岁寒之友结成友伴。小窗儿明净,沉水香缕缕轻烟将她的翠袖熏染。从幽迷的梦境中醒来,只见一枝水仙沾着点点清露,独自立在灯影里。那情味,更令人意远神迷。

注释

花犯:词牌名。周邦彦自度曲。“犯”:意为“犯调”,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,使音乐更为丰富。
楚江:楚地之江河,此处应指湘江。
湄:河岸,水与草交接的地方。
湘娥:湘水女神湘妃,舜二妃娥皇、女英。相传二妃没于湘水,遂为湘水之神。此处喻水仙花。
乍见:忽然看见;猛一见。
芳思:美好的情思。
凌波:本指起伏的波浪,多形容女子走路时步履轻盈。
谩:徒,空。
汉宫仙掌:汉武帝刘彻曾在建章宫前造神明台,上铸铜柱、铜仙人,手托承露盘以储甘露。
亭亭:直立的样子;独立的样子。
冰弦:指筝。《长生殿·舞盘》;“冰弦玉柱声嘹亮,鸾笙众管音飘荡。”此处喻水仙。
骚人:指屈原,其有《离骚》赞兰芷芬芳。后亦泛指诗人,文人。
芷(zhǐ):草本植物,开白花,有香气。
国香:指极香的花,一般指兰、梅等。亦用于赞扬人的品德黄庭坚《次韵中玉水仙花》:“可惜国香天不管,随缘流落小民家”。此指水仙。
岁寒:指岁寒三友,指松、竹、梅三种植物。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,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。
沉烟:指点燃的沉香。
翠袂(mèi):喻水仙叶。
幽梦:隐约的梦境。
涓涓:细水缓流的样子。

赏析

赋水仙,南宋末词人多写这一题目。诗咏物晚唐为多,词咏物南宋末为多。这种情况都是在难以干预政治衰亡情势下,以咏物为排遣愁思、净化心灵的工具。水仙不过是盆养花卉,词人想象为比湘妃、洛神还要美的水中仙似的东西,又似仙非仙,不离花的特质。这种凝神观照,摆脱凡思,运用想象和技巧去写词,便是他们愿作的事,好处是描写物象的清高再来鼓舞自己,缺点是也不免“玩物丧志”,很少较高的理想。由于范围狭窄,在艺术上也不免彼...

— 王达津《唐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赋水仙,南宋末词人多写这一题目。诗咏物晚唐为多,词咏物南宋末为多。这种情况都是在难以干预政治衰亡情势下,以咏物为排遣愁思、净化心灵的工具。水仙不过是盆景,词人想象为比湘妃、洛神还要美的水中仙似的东西,又似仙非仙,不离花的特质。这种凝神观照,摆脱凡思,运用想象和技巧去写词,便是他们愿作的事,好处是描写物象的清高再来鼓舞自己,缺点是也不免“玩物丧志”,很少较高的理想。由于范围狭窄,在艺术上也不免彼此写...

— 王达津《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赋水仙,南宋末词人多写这一题目。诗咏物晚唐为多,词咏物南宋末为多。这种情况都是在难以干预政治衰亡情势下,以咏物为排遣愁思、净化心灵的工具。水仙不过是盆景,词人想象为比湘妃、洛神还要美的水中仙似的东西,又似仙非仙,不离花的特质。这种凝神观照,摆脱凡思,运用想象和技巧去写词,便是他们愿作的事,好处是描写物象的清高再来鼓舞自己,缺点是也不免“玩物丧志”,很少较高的理想。由于范围狭窄,在艺术上也不免彼此写...

— 王达津《宋词三百首》

这是一首赋水仙的咏物词,采用了我国古代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。最早可追溯至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,这两部诗歌总集作为奠定我国古代诗歌传统的两块光辉灿烂的基石,尤其是屈原的《离骚》继承《诗经》的比兴手法,形成独特的香草美人的传统。汉代王逸评《离骚》道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喻,故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;恶禽臭物,以比谗佞;灵修美,以媲于君。”在这首词中,词人吟咏美好的水仙,比作水中仙子,成功地运用...

— 陈 瑶《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》

这是一首赋水仙的咏物词,采用了我国古代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。最早可追溯至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,这两部诗歌总集作为奠定我国古代诗歌传统的两块光辉灿烂的基石,尤其是屈原的《离骚》继承《诗经》的比兴手法,形成独特的香草美人的传统。汉代王逸评《离骚》道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喻,故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;恶禽臭物,以比谗佞;灵修美,以媲于君。”在这首词中,词人吟咏美好的水仙,比作水中仙子,成功地运用...

— 陈瑶《宋词鉴赏辞典》

这是一首赋水仙的咏物词,采用了我国古代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。最早可追溯至《诗经》《离骚》,这两部诗歌总集作为奠定我国古代诗歌传统的两块光辉灿烂的基石,尤其是屈原的《离骚》继承《诗经》的比兴手法,形成独特的香草美人的传统。汉代王逸评《离骚》道:“《离骚》之文,依《诗》取兴,引类譬喻,故善鸟香草,以配忠贞;恶禽臭物,以比谗佞;灵修美,以媲于君。”千古奇文《离骚》中出现大量的香草意象,以宿莽,秋兰、申椒、...

— 陈瑶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