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天乐 · 蝉
一襟馀恨宫魂断,年年翠阴庭树。乍咽凉柯,还移暗叶,重把离愁深诉。西窗过雨,怪瑶佩流空,玉筝调柱。镜暗妆残,为谁娇鬓尚如许?
铜仙铅泪似洗,叹携盘去远,难贮零露。病翼惊秋,枯形阅世,消得斜阳几度?馀音更苦,甚独抱清商,顿成凄楚。漫想熏风,柳丝千万缕。
简介
此词是咏蝉以寄托家国覆亡之恨的作品。全词运用移情、象征手法,赋予无知的秋蝉以人的悲欢情感,借秋蝉的遭遇隐喻南宋后妃的流落,象征南宋宗室和社稷的沦亡。起笔以“宫魂”点题,谓蝉为妃魂幻化,长恨难销,年年攀树悲鸣,为全章笼罩悲剧氛围。接写蝉鸣寒枝暗叶间,“离愁深诉”,以蝉拟人,借蝉写人。“瑶佩”、“玉筝”刻画雨后蝉声清脆婉转,声声不已。“秋蝉”来日无多,因以美人“妆残”相拟,以“为谁娇鬓”反结,与“怪”字呼应,不胜悯惜。“铜仙铅泪”,既为衰世沧桑象征,又写秋蝉缺露,生活无托。承以“病翼”、“枯形”,足见残年余生,危苦憔悴。再加经受秋寒、阅历世变,情何以堪?故以岁月无几为问。以下写蝉声“更苦”、“凄楚”,悲楚递进一层。收结忽作顿宕,向往畴昔。“漫想”二字,一笔将希望抹去,酸楚至极。全词咏物感怀,亦蝉亦人,物我双关,浑化无痕,寄意隐曲深微,沉郁哀痛。
注释
一襟:满腔。
宫魂断:用齐后化蝉典。唐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嘒唳而鸣,王悔恨。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宫魂,即齐后之魂。
凉柯:秋天的树枝。
暗叶:浓暗的树叶。
瑶佩: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,下“玉筝”同。
调:调整弦柱。
娇鬓:蝉鬓,借喻蝉翼的美丽。西晋崔豹《古今注·杂注》:“魏文帝宫人绝所宠者,有莫琼树……乃制蝉鬓。缥缈如蝉翼,故曰蝉鬓。”
“镜暗妆残,为谁娇鬓尚如许”句:谓不修饰妆扮,为何还那么娇美。据周密《癸辛杂识》所载,宋皇陵被元僧杨琏真伽发掘后,一村翁于孟后陵得到一髻,髮长六尺馀,其色绀碧,其上尚簪有短金钗,宛如生前。
铜仙:用汉武帝金铜仙人典。《资治通鉴·卷二十》:“(汉武帝)起柏梁台,作承露盘,高二十丈,大七围,以铜为之,上有仙人掌,以承露。”
“叹移盘去远,难贮零露”句:古人认为蝉是风餐露宿的,故将其与金铜仙人联系起来。东晋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(魏明)帝徙盘,盘拆,声闻数十里,金狄或泣,因留霸城。”金狄,即铜人。
枯形:指蝉蜕。
消得:经受的住。
甚:正。
清商:清商曲,古乐府之一种,曲调凄楚。
漫想:空想。
熏风:南风,此指夏天。
赏析
这是一首咏蝉而别有政治寄托的词。王沂孙身经南宋覆国之变,著词以咏物见长,隐晦纡曲,深婉有致。 “一襟余恨宫魂断。”起笔不凡,入手擒题,用“宫魂”二字点出题目。据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嚖唳而鸣,王悔恨。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蝉由齐女尸化而来,使词一起便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。词人不从蝉的生活环境或身姿形态发端,而是起笔直摄蝉的神魂。“年年翠阴庭树”,平接一句,缴足题面。齐女自...
— 朱德才《唐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这是一首咏蝉而别有政治寄托的词。王沂孙身经南宋覆国之变,著词以咏物见长,隐晦纡曲,深婉有致。 “一襟馀恨宫魂断”。起笔不凡,入手擒题,用“宫魂”二字点出题目。据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嚖唳而鸣,王悔恨。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蝉由齐女尸化而来,使词一起便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。词人不从蝉的生活环境或身姿形态发端,而是起笔直摄蝉的神魂。“年年翠阴庭树”,平接一句,缴足题面。齐女自...
— 朱德才《宋词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这是一首咏蝉而别有政治寄托的词。王沂孙身经南宋覆国之变,著词以咏物见长,隐晦纡曲,深婉有致。 “一襟余恨宫魂断”。起笔不凡,入手擒题,用“宫魂”二字点出题目。据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嚖唳而鸣,王悔恨。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蝉由齐女尸化而来,使词一起便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。词人不从蝉的生活环境或身姿形态发端,而是起笔直摄蝉的神魂。“年年翠阴庭树”,平接一句,缴足题面。齐女...
— 朱德才《宋词三百首》
王沂孙的咏物词量多,且用意遣词皆以深婉蕴藉见长,在南宋词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。这首词虽则咏蝉,实则寄托亡国遗民的身世之感。 上阕直接摹写蝉的生活习性,并展示其拟人化的内心世界。首句“一襟馀恨宫魂断”,历来词评家认为此句寓含多重意义:一层为齐后化蝉,唐末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卷下“牛亭问蝉”条目,记载曰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,嘒唳而鸣,王悔恨,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二层为魏女蝉鬓,西晋崔豹《古今...
— 陈 瑶《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》
王沂孙的咏物词量多,且用意遣词皆以深婉蕴藉见长,在南宋词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。这首词虽则咏蝉,实则寄托亡国遗民的身世之感。 上阕直接摹写蝉的生活习性,并展示其拟人化的内心世界。首句“一襟馀恨宫魂断”,历来词评家认为此句寓含多重意义:一层为齐后化蝉,唐末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卷下“牛亭问蝉”条目,记载曰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,嘒唳而鸣,王悔恨,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二层为魏女蝉鬓,西晋崔豹《古...
— 陈瑶《宋词鉴赏辞典》
王沂孙的咏物词量多,且用意遣词皆以深婉蕴藉见长,在南宋词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。这首词虽则咏蝉,实则寄托亡国遗民的身世之感。 上阕直接摹写蝉的生活习性,并展示其拟人化的内心世界。首句“一襟馀恨宫魂断”,历来词评家认为此句寓含多重意义:一层为齐后化蝉,唐末马缟《中华古今注》卷下“牛亭问蝉”条目,记载曰:“昔齐后忿而死,尸变为蝉,登庭树,嘒唳而鸣,王悔恨,故世名蝉为齐女焉。”二层为魏女蝉鬓,西晋崔豹《古今...
— 陈瑶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