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

[ 唐 ] 李白
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简介

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、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。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,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、凄楚;次句是对王昌龄「左迁」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,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;三、四两句寄情于景,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。全诗选择了杨花、子规、明月、风等意象,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,通过对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。

译文

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,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,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。
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,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。

注释

王昌龄:唐代诗人,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。
左迁:贬谪,降职。古人尊右卑左,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。
龙标:古地名,唐朝置县,今湖南省黔阳县。诗中指王昌龄,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。。
杨花:柳絮。
子规:即杜鹃鸟,又称布谷鸟,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。
杨花落尽:一作「扬州花落」。
五溪:一说是雄溪、满溪、潕溪、酉溪、辰溪的总称,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。关于五溪所指,尚有争议。
与:给。
随君:一作「随风」。
夜郎: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、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,称为夜郎。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。这里指湖南的夜郎,李白当时在东南,所以说「随风直到夜郎西」。

赏析
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载王昌龄左迁(古人尚右,故称贬官为左迁)龙标(今湖南省黔阳县)尉,是因为“不护细行”,也就是说,他的得罪贬官,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,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。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,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即沿用南朝宋鲍照《白头吟》中“清如玉壶冰”的比喻,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。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,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,从远道寄...

— 沈祖棻《唐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载王昌龄左迁(古人尚右,故称贬官为左迁)龙标(今湖南省洪江市)尉,是因为“不护细行”,也就是说,他的得罪贬官,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,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。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,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即沿用南朝宋鲍照《白头吟》中“清如玉壶冰”的比喻,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。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,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,从远道寄...

— 沈祖棻《唐诗三百首》

自古以来,文人相轻,沿袭成俗,所以惺惺相惜者,便弥足珍贵。在唐代,七言诗成就最为突出的,历来认为是李白与王昌龄。王世贞说:“七言绝句,王少伯(王昌龄字少伯)与太白争胜毫厘,俱是神品。”(《艺苑卮言》)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:“天生太白、少伯,以主绝句之席,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,亘古今来,无复有骖乘者矣。”两位诗人七绝水平之高,令后人仰慕,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,也让人敬重。 大约...

— 鲁林华《唐诗鉴赏辞典》
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载王昌龄左迁(古人尚右,故称贬官为左迁)龙标(今湖南省黔阳县)尉,是因为“不护细行”,也就是说,他的得罪贬官,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,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。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,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即沿用南朝宋鲍照《白头吟》中“清如玉壶冰”的比喻,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。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,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,从远道寄...

— 沈祖棻《李白诗歌鉴赏辞典》
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载王昌龄左迁(古人尚右,故称贬官为左迁)龙标(今湖南省洪江市)尉,是因为“不护细行”,也就是说,他的得罪贬官,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,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。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,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: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即沿用南朝宋鲍照《白头吟》中“清如玉壶冰”的比喻,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。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,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,从远道寄...

— 沈祖棻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(小学、初中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