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
【其一】
江上被花恼不彻,无处告诉只颠狂。
走觅南邻爱酒伴,经旬出饮独空床。
【其二】
稠花乱蕊畏江滨,行步欹危实怕春。
诗酒尚堪驱使在,未须料理白头人。
【其三】
江深竹静两三家,多事红花映白花。
报答春光知有处,应须美酒送生涯。
【其四】
东望少城花满烟,百花高楼更可怜。
谁能载酒开金盏,唤取佳人舞绣筵。
【其五】
黄师塔前江水东,春光懒困倚微风。
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?
【其六】
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
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
【其七】
不是爱花即肯死,只恐花尽老相催。
繁枝容易纷纷落,嫩蕊商量细细开。
简介
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》是唐代大诗人杜少陵的组诗作品,共七首。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;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;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,红白耀眼,应接不暇;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,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;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;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;第七首总结赏花、爱花、惜花。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、怕春、报春、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;後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,蕴含春光难留之意。全诗脉络清楚,层次井然,是一幅独步寻花图,表现了杜少陵对花的惜爱、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。
译文
【其一】
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,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。
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,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。
【其二】
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,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。
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,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。
【其三】
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,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。
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,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。
【其四】
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,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。
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,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?
【其五】
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,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。
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,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?
【其六】
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,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。
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,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。
【其七】
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,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。
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,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。
注释
江: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。
独步:独自散步。
彻:已,尽。
颠狂:放荡不羁。
颠,即「癫」。
南邻:指斛斯融。诗原注:「斛斯融,吾酒徒。」
旬:十日为一旬。
稠:密。
畏(wēi):通「隈」,山水弯曲处。一作「里」。
行步:脚步。
欹(qī):歪斜。
实:一作「独」。
在:语助词,相当于「得」。一说「在」相当于「时」。
料理:安排、帮助。
白头人:老人。诗中是作者自指。
多事:这里有撩人之意。
送:打发。
生涯:生活。
少城:小城。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,少城在大城西面。《元和郡县志》载,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。
可怜:可爱。
盏:一作「锁」。
佳人:指官妓。
绣筵:丰盛的筵席。
黄师塔:和尚所葬之塔。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:余以事至犀浦,过松林甚茂,问驭卒,此何处?答曰:「师塔也。」蜀人呼僧为师,葬所为塔,乃悟少陵「黄师塔前」之句。
懒困:疲倦困怠。
无主:自生自灭,无人照管和玩赏。
爱:一作「映」,一作「与」。
黄四娘:杜少陵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。
蹊:小路。
留连:即留恋,捨不得离去。
娇:可爱的样子。
恰恰:象声词,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。一说「恰恰」为唐时方言,恰好之意。
爱:一作「看」。
肯:犹「拼」。一作「欲」,一作「索」。
纷纷:多而杂乱。
嫩蕊:指含苞待放的花。
赏析
上元元年(760)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,在饱经离乱之后,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,诗人为此感到欣慰。春暖花开的时节,他独自沿江畔散步,情随景生,一连成诗七首。此为组诗之六。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,是在“黄四娘家”的小路上。此句以人名入诗,生活情趣较浓,颇有民歌味。次句“千朵万朵”,是上句“满”字的具体化。“压枝低”,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,景色宛如历历在目。“压”、“低”二字用得十分准确、生动。第...
— 周啸天《唐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上元元年(760)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,在饱经离乱之后,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,诗人为此感到欣慰。春暖花开的时节,他独自沿江畔散步,情随景生,一连成诗七首。此为组诗之六。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,是在“黄四娘家”的小路上。此句以人名入诗,生活情趣较浓,颇有民歌味。次句“千朵万朵”,是上句“满”字的具体化。“压枝低”,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,景色宛如历历在目。“压”“低”二字用得十分准确、生动。第...
— 周啸天《唐诗三百首》
作别了黄师塔,和一江春水挥一挥手,和可爱的桃花说一声再见,诗人带着几分留恋不舍,继续迈步向前。本以为此处风景已绝好,殊不知前面更有迷人处。那是寻觅后的发现,是蓦然突显的惊喜。 “黄四娘家花满蹊”,这里,已不再单纯地只是如“黄师塔前”的地点介绍,而写入了一个女性人物——“黄四娘”,这就让诗作具有了一种浪漫的味道和民歌的风情。美景往往因人物的出现而更具风姿;人物往往因景色的衬托而倍增魅力;人与景的谐...
— 刘琴《唐诗鉴赏辞典》
独步江畔,脚步过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,那缤纷的花色不时地打着诗人的眼。渐进江畔尽头,诗人慢慢回走,仔细体味、思量着独步寻花的乐与趣。此时,对繁花珍惜、赏爱之情早已溢出诗外,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与表达了。 “不是爱花即欲死”,看,老杜几乎将字用到了绝处!“爱花欲死”,也许正是老杜彼时的心情,正如一书生见到一绝色小姐,出口即是“我死也”!这正是一种全身投注的感情。但杜甫决不似李白,感情奔泻得毫无收敛...
— 刘琴《唐诗鉴赏辞典》
作别了黄师塔,和一江春水挥一挥手,和可爱的桃花说一声再见,诗人带着几分留恋不舍,继续迈步向前。本以为此处风景已绝好,殊不知前面更有迷人处。那是寻觅后的发现,是蓦然突显的惊喜。 “黄四娘家花满蹊”,这里,已不再单纯地只是如“黄师塔前”的地点介绍,而写入了一个女性人物——“黄四娘”,这就让诗作具有了一种浪漫的味道和民歌的风情。美景往往因人物的出现而更具风姿;人物往往因景色的衬托而倍增魅力;人与景的谐...
— 刘琴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
上元元年(760)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,在饱经离乱之后,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,诗人为此感到欣慰。春暖花开的时节,他独自沿江畔散步,情随景生,一连成诗七首。此为组诗之六。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,是在“黄四娘家”的小路上。此句以人名入诗,生活情趣较浓,颇有民歌味。次句“千朵万朵”,是上句“满”字的具体化。“压枝低”,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,景色宛如历历在目。“压”、“低”二字用得十分准确、生动。...
— 周啸天《杜甫诗歌鉴赏辞典》
《江畔独步寻花》组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。在春暖花开的时节,他信步江边游赏春色,写下了这组诗,这是其中的第五首。 “黄师塔前江水东”,首句写明寻花之场景,黄师塔,即僧人所葬之处。所谓“春困秋乏”,在暖融融的春光里,诗人觉得有些慵懒困倦,便倚风小憩。写下这组诗的时候,诗人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多年飘泊,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居所,可以暂时放松心情,享受春光的美好。“春光懒困”,正写出了诗人这难得的闲适...
— 陈炜琦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(小学、初中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