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柳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简介
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。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,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,葱翠袅娜;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“剪刀”,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“春风”形象地表现出来,不仅立意新奇,而且饱含韵味。
注释
碧玉:碧绿色的玉。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。
妆:装饰,打扮。
一树:满树。一:满,全。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,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。下一句的“万”,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。
绦(tāo):用丝编成的绳带。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。
裁:裁剪。
似:如同,好像。
赏析
这是一首咏物诗,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。 写杨柳,该从哪儿着笔呢?毫无疑问,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。一年一度,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,丝丝下垂,在春风吹拂中,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。这是谁都能欣赏的。古典诗词中,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、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,婀娜的腰肢,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。这诗别出新意,翻转过来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,一开始,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;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这千条万缕的垂丝...
— 马茂元《唐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这是一首咏物诗,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。 写杨柳,该从哪儿着笔呢?毫无疑问,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。一年一度,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,丝丝下垂,在春风吹拂中,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。这是谁都能欣赏的。古典诗词中,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、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,婀娜的腰肢,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。这诗别出新意,翻转过来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,一开始,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;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这千条万缕的垂...
— 马茂元《唐诗三百首》
这是一首有名的咏柳诗。 柳树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《柳》诗云:“垂阴满上路,结束早知春。花絮时随鸟,风枝屡拂尘。欲散依依采,时要歌吹人。”初唐“文章四友”中的李峤亦有《柳》诗,中有“庭前花类雪,楼际叶如云。列宿分龙影,芳池写凤文。短箫何以奏,攀折为思君”之语。这些诗往往从客观物态的角度来描写,虽曲尽其形,但却有形无质,没有写出柳树的风神来。贺知章的这首《咏柳》诗比他们前进了一...
— 黄鸣《唐诗鉴赏辞典》
这是一首有名的咏柳诗。 柳树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《柳》诗云:“垂阴满上路,结束早知春。花絮时随鸟,风枝屡拂尘。欲散依依采,时要歌吹人。”初唐“文章四友”中的李峤亦有《柳》诗,中有“庭前花类雪,楼际叶如云。列宿分龙影,芳池写凤文。短箫何以奏,攀折为思君”之语。这些诗往往从客观物态的角度来描写,虽曲尽其形,但却有形无质,没有写出柳树的风神来。贺知章的这首《咏柳》诗比他们前进了一大...
— 黄鸣《唐诗宋词鉴赏辞典》
这是一首咏物诗,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。 写杨柳,该从哪儿着笔呢?毫无疑问,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。一年一度,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,丝丝下垂,在春风吹拂中,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。这是谁都能欣赏的。古典诗词中,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、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,婀娜的腰肢,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。这诗别出新意,翻转过来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,一开始,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;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这千条万缕的垂丝...
— 马茂元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208篇(小学、初中)》
这是一首咏物诗,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。 写杨柳,该从哪儿着笔呢?毫无疑问,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。一年一度,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,丝丝下垂,在春风吹拂中,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。这是谁都能欣赏的。古典诗词中,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、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,婀娜的腰肢,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。这诗别出新意,翻转过来。“碧玉妆成一树高”,一开始,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;“万条垂下绿丝绦”,这千条万缕的垂丝...
— 马茂元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(小学、初中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