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
强欲登高去,无人送酒来。
遥怜故园菊,应傍战场开。
简介
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,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,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。全诗语言朴实,构思精巧,情韵无限,是一首言简意深、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。
译文
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,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。
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,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。
注释
九日:指九月九日重阳节。
强:勉强。登高: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。
无人送酒:据《南史·隐逸传》记载,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,没有酒喝,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,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,于是醉饮而归。
怜:可怜。
傍:靠近、接近。
赏析
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,并且各有特点。岑参的这首五绝,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,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。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,实际构思精巧,情韵无限,是一首言简意深、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。 这首诗的原注说:“时未收长安。”唐天宝十四载(755)安禄山起兵叛乱,次年长安被攻陷。至德二载(757)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,岑参随行。九月唐军收复长安,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...
— 吴小林《唐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,并且各有特点。岑参的这首五绝,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,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。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,实际构思精巧,情韵无限,是一首言简意深、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。 这首诗的原注说:“时未收长安。”唐天宝十四载(755)安禄山起兵叛乱,次年长安被攻陷。至德二载(757)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,岑参随行。九月唐军收复长安,诗可能是该年重阳...
— 吴小林《唐诗三百首》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身在异乡,每逢佳节,倍感思亲,这似乎成了中国文人一种固有的情结。佳节之际,写下诗作,聊抒相思,更是中国古代文人表达自己所用最多的方式。但很大部分诗作,总是围绕一己的身世与情怀,去抒写思亲怀友之情,境界不免多少有些狭窄。但岑参此作,在个人的深沉感慨中,寄寓的是对家国命运的关注与担忧,诗境也就显得分外阔大。 这首诗原注曰:“时未收长安。”唐天宝十四载(755)安禄...
— 刘琴《唐诗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