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从军征

[ 汉 ] 无名氏

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
道逢乡里人:“家中有阿谁?”
“遥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”
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
中庭生旅谷,井上生旅葵。
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。
羹饭一时熟,不知饴阿谁。
出门东向看,泪落沾我衣。

简介

《十五从军征》出自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·梁鼓角横吹曲》。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。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「少小离家老大回」的情感,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,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。

译文

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,到了八十岁才回来。
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,问:“我家里还有什么人?”
“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。”
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,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,
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,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。
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,摘下葵叶来煮汤。
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,却不知送给谁吃。
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,老泪纵横,就洒落在征衣上。

注释

始:才。
归:回家。
道逢:在路上遇到。
阿(ā):前缀,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,故应读ā例如:阿爸等。
君:你,表示尊敬的称呼;
遥看:远远地望去。
松柏(bǎi):松树、柏树。
冢累累:坟墓一个连着一个。冢(zhǒng),坟墓、高坟。累累(léiléi),与「垒垒」通,连续不断的样子。
狗窦(dòu):给狗出入的墙洞。窦,洞穴。
雉(zhì):野鸡。
中庭:屋前的院子。
旅:旅生,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;
旅葵(kuí):葵菜,嫩叶可以吃。
舂(chōng):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。
羹(gēng):用菜叶做的汤。
一时:一会儿就。
饴(yí):同”贻“,送,赠送。
看:一说为「望」。
沾:渗入。

赏析

就现存的资料来看,中国古代诗歌在其开端时期就出现了一种特异 的现象———抒情诗较为发展而叙事诗相对显得贫弱。《诗经》三百零五篇 中,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作品为数很少。其他民族的文学,一般都可以追 溯到长篇的英雄史诗,而这在中国早期,至少是不见于文字记载。标志着 中国诗史上第一次叙事诗创作高潮的,是汉乐府民歌。正因为以前缺乏 长篇叙事诗的传统,汉乐府中的叙事之作,通常都相当短小。 叙事诗而篇幅短小,...

— 骆玉明《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》

赏析】在许多边塞诗中,我们可以读到立功塞上、博取功名,甚而垂誉青史的雄心。这当然不应该加以指责,但也需要懂得:这种雄心,大抵是所谓“良家”子弟、贵族少年才有的。对于出身贫寒、处于最底层的普通士兵来说,功名跟他们没有什么缘分,他们也很少存这份妄想。一天天地活下去,挨过天寒地荒、刀光剑影的岁月,活到能够还乡的一天,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。这位老兵好歹得归故里,一路上总是不断地梦想着亲人团聚的欢乐、晚年生...

— 骆玉明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(小学、初中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