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风 · 周南 · 芣苢

[ 周 ] 无名氏

采采芣苢,薄言采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有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捋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袺之。
采采芣苢,薄言襭之。

简介

《国风·周南·芣苢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。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,是当时人们采芣苢(即车前草)时所唱的歌谣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,全是重章叠句,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,其余一概不变,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,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,充满了劳动的欢欣,洋溢着劳动的热情。

译文

采呀采呀采芣苢,采呀采呀采起来。采呀采呀采芣苢,采呀采呀采得来。
采呀采呀采芣苢,一片一片摘下来。采呀采呀采芣苢,一把一把捋下来。
采呀采呀采芣苢,提起衣襟兜起来。采呀采呀采芣苢,掖起衣襟兜回来。

注释

采采:采而又采。
芣苢(fúyǐ):野生植物名,可食。一说即车前子,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,有明显的利尿作用,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,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。
薄言:发语词,无义。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。
有:取得。
掇(duō):拾取,伸长了手去采。
捋(luō):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。
袺(jié):一手提着衣襟兜着。
襭(xié):把衣襟扎在衣带上,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。

赏析

“芣苢”(犳ú狔ǐ)即车前草,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。 《诗经》中的民间歌谣,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,但像《芣苢》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。先以第一章为例:“采采”二字,以《诗经》各篇的情况而论,可以解释为“采而又采”,亦可解释为“各种各样”。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,故取第二种。然而说车前草是“各种各样”的,也不合道理,应该还是“采而又采”。到了第二句,“薄言”是无意义的语...

— 骆玉明, 顾, 伊《先秦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本篇是甲骨卜辞,题目为笔者所拟。甲骨卜辞通常称为甲骨文。殷商王朝时,常用龟甲、兽骨占卜吉凶,又常在甲骨上写刻卜辞以及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。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,是盘庚迁殷到纣亡二百七十三年间的遗物。卜辞中的贞辞是记录占卜人的问题的,一般采用一事两贞法,即将一件事的正反两面各问一次;也有采用一事多贞法的。这里所选的《今日雨》即属于后者。从卜辞的性质、内容以及一事两问或多问的例行格式来看,卜辞当...

— 陈志明《先秦诗鉴赏辞典(新一版)》

这是妇女们采摘芣苢之诗。 芣苢,俗名车前子。关于芣苢的药用说法不一。一说“宜怀妊”,一说可“安胎”,一说可治妇女难产,一说可治男子“恶疾”。总之,芣苢是一种极有用的药草,无怪乎妇女们乐于去采摘。 全诗三章。此诗描绘出妇女们采摘劳动的全过程。这一过程是由“采”、“有”、“掇”、“捋”、“袺”、“襭”六个动词表现出来的。初夏时节,原野上长满茂盛的芣苢。妇女们三三五五来到原野,唱出了这首欢快的采摘芣苢之...

这是美天子赐命诸侯之诗。 全诗五章。诗中的“天子”,有的说是“康王”,有的说是“宣王”。究竟指谁,这虽难详考,但揣之国情,当以后说为宜。厉王之世,由于诸侯反叛,天下大乱,故宣王即位之后赐命诸侯,当是一件大事,于是诗人作此诗以美之。 首章写天子赏赐诸侯。诗以“采菽”必以“筐”“莒”盛之,兴比诸侯来朝必以宝物赐之。下六句正是写天子赏赐诸侯之事。首先设问:“诸侯来朝,赐予他什么呢?”诗接下去未立即回答,...

这是美宋公微子朝周助祭之诗。 全诗一章十二句。首四句写客至。“有客”指宋公微子。何以知之?据史书记载,殷人尚白,不仅旗是白的,车是白的,而且连马也是白的。由此可知那骑着白马的“有客”定是宋公微子。在微子的身旁还有众多的随从,这些随从一个个威仪隆盛,彬彬有礼。中四句写留客。由于微子大贤,周王惧其离去,故而挽留再三。微子一行已住了一夜二夜,已住了三夜四夜,但周王还唯恐微子猝然离去,依然盛意相留。这“授...

《诗经》中的民间歌谣,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,但像《芣苢》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。先以第一章为例:“采采”二字,以《诗经》各篇的情况而论,可以解释为“采而又采”,亦可解释为“各种各样”。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,故取第二种。然而说车前草是“各种各样”的,也不合道理,应该还是“采而又采”。到了第二句,“薄言”是无意义的语助词,“采之”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。第三句重复第一句,第四句又...

— 骆玉明, 顾伊《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