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谢中书书
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。高峰入云,清流见底。两岸石壁,五色交辉。青林翠竹,四时俱备。晓雾将歇,猿鸟乱鸣;夕日欲颓,沉鳞竞跃。实是欲界之仙都。自康乐以来,未复有能与其奇者。
简介
此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。文章以感慨发端:「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」,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,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,是人生一大乐事,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。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,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。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,笔笼山川,纸纳四时,文辞清丽,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。
译文
山川景色的美丽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。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,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。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,交相辉映。青葱的林木,翠绿的竹丛,四季常存。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,传来猿、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;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,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。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。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,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。
注释
答:回复。
谢中书:即谢徵,字元度,陈郡阳夏(河南太康)人。曾任中书鸿胪(掌朝廷机密文书),所以称之为谢中书。
书:即书信,古人的书信又叫「尺牍」或「信札」,是一种应用性文体,多记事陈情。
山川:山河。
共谈:共同谈赏的。
五色交辉: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。五色,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;交辉,指交相辉映。
青林:青葱的树林。
翠竹:翠绿的竹子。
四时:四季。
俱:都。
歇:消。
乱:此起彼伏。
夕日欲颓:太阳快要落山了。颓,坠落。
沉鳞竞跃: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。沉鳞,潜游在水中的鱼。竞跃,竞相跳跃。
实:确实,的确。
欲界:佛家语,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,色界、无色界。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,即指人间。
欲界之仙都:即人间仙境。仙都,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。
康乐: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,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,被封为康乐公。是南朝文学家。
复:又。
与(yù):参与,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。
奇:指山水之奇异。
赏析
《答谢中书书》是陶弘景俊赏山林、心灵净化之后所写。它是六朝书札名篇,与吴均的《与宋元思书》可称双璧。谢中书即谢微,与陶弘景皆卒于大同二年(536)。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,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,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以后。故此篇当为陶弘景晚年所作。 这篇骈文山水小札,引起后世选家的普遍注意,是因它清丽明净而富于含蕴,与充斥在齐、梁文坛上那些繁缛浮艳、内容空虚的骈体文大异其趣,也与作者早年所...
— 魏明安《古文鉴赏辞典》
陶弘景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,三十七岁退隐茅山,后在江南佳丽的山水中度过了四十四个春秋。《答谢中书书》中凝聚了他激赏江南山林的情韵。这情韵,首先表现为作者山水意识的强烈与深湛。“山川之美,古来共谈”,看似平平叙说,实则包孕很广。自从孔子说了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以后,山水在人们的眼里常有性格的隐现。接着庄周更讲了“山林与!皋壤(原野)与!使我欣欣然而乐与?”(《庄子...
— 魏明安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(小学、初中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