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见欢 · 金陵城上西楼

[ 宋 ] 朱敦儒

金陵城上西楼,倚清秋。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。
中原乱,簪缨散,几时收?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。

简介

《相见欢·金陵城上西楼》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。全词由登楼入题,从写景到抒情,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,感人至深。

译文

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。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。
金人侵占中原,官僚们流散,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?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。

注释

相见欢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,又名《乌夜啼》、《秋夜月》、《上西楼》等。三十六字,上阕平韵,下阕两仄韵两平韵。
金陵:南京。
城上西楼:西门上的城楼。
倚清秋: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。
中原乱:指宋钦宗靖康二年(公元1127年)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。
簪缨(zānyīng):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,这里代指他们本人。
收:收复国土。
倩:请人代自己做。
扬州:地名,今属江苏,是当时南宋的前方,屡遭金兵破坏。

赏析

朱敦儒在南渡初期,曾做过秘书省正字(校正文字的官吏)等官,他忧虑国家前途,怀念中原故土。这首《相见欢》,即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,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,感情激越,炽热动人。 上片写景,着意在借景抒情。开头两句,写词人登城楼眺远,触景生情,引起感慨。金陵城上的西门楼,居高临下,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,是观览江面变化,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。李白曾在这里写下了《金陵城西楼月下吟》诗,抒发的是对南齐诗人...

— 陆永品《宋词三百首》